作為一種可以替代香煙的產品,電子煙憑借其能降低有害成分的作用,以及健康時尚的形象,深受煙民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喜愛。電子煙市場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。
根據數據顯示,2020年,66%的電子吸煙者是18-35歲。同時,雖然電子煙對整體吸煙者的滲透率僅為1.2%,但市場的高增長率彌補了這一不足。2016-2020年,電子煙霧化市場零售復合年增長率為42.9%,遠高于易燃煙草的5.2%。
盡管電子煙氣霧劑含有較少的有毒化學物質,但這并不意味著電子煙是無害的。它還含有大量有害和潛在有害物質,如尼古丁、鉛等重金屬。因此,電子煙產業所帶來的一系列相關問題,必須引起重視。
與此同時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,全世界75億人口中,吸煙人數已達10億。全國電子煙企業4.61萬家,產業鏈大部分企業都沒有煙草專賣許可證,實行新政后,這些“無證”企業將因資質問題而被淘汰。
一紙監管公告讓電子煙行業不淡定了
2021年3月22日,工信部《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》征求意見稿出臺,電子煙有可能被納入煙草監管體系。
盡管電子煙是一個新興的產業,但仍然需要加強監管。不同的研究結論背后,當然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對電子煙實施的不同監管政策。例如,也許是世界上對電子煙監管最寬松的英國,其電子煙用戶自2010年以來,在四年內就增加到250萬,占吸煙人口的四分之一?,F在,英國電子煙民的數量接近傳統吸煙人群的一半。
有意思的是,盡管歐美是電子煙消費的主要市場,但“中國制造”早已在電子煙行業占據絕對優勢,深圳更被稱為全球“霧谷”。在深圳有一萬多家企業從事相關工作。有關資料顯示,中國電子煙的產量占全球的95%,其中超過90%提供出口。
但不可否認的是,電子煙在國內經歷了三年的野蠻生長期,期間產業魚龍混雜,產品質量參差不齊。在這一層面上,加強監管是大勢所趨,也是保障消費者權益和良好市場秩序的前提。
“一刀切”監管,是否可行?
從長遠看,如果在積極的政策引導下,電子煙行業實現規范化發展,與煙草行業共存,也許是最理想的狀態。不要把已占領的海外陣地拱手讓給外國企業,尊重市場規律才是當務之急。
因此,電子煙行業的監管信號,與其說是打壓,不如說是認同了電子煙的社會價值,通過制定統一標準,清除行業中那些“工場+微商式”的劣幣,斷了未成年人購買電子煙的渠道;通過制定統一標準,清除行業中那些“作坊+微商”的劣幣,從而建立起電子煙的準入門檻;建立知識產權、創新環境、人才和產業鏈。
抽煙有害健康!但愿將來的電子煙,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輕微的減害,而是一次徹底的健康!
更多關于電子煙相關信息敬請關注電子煙廠家:http://www.bjcdf.cn
手機:18575997879
電話:18575997879
地址:深圳市寶安區沙井后亭第三工業區32號2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