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,全球電子煙行業迎來一場突如其來的寒冬。作為行業頭部企業,基克納科技旗下全資子公司珠海奇思智造宣布停業整頓三個月,這一消息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,瞬間激起行業震蕩。這家曾為Geek Bar等國際品牌代工、占據全球1/10電子霧化用戶市場的巨頭,其停產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企業個體的困境,更是整個行業在政策收緊、市場萎縮與供應鏈重構中的集體陣痛。
珠海奇思智造的停產公告雖未明確原因,但行業分析普遍指向美國市場訂單斷崖式下跌。作為全球最大電子煙消費市場,美國自2025年初起實施雙重打擊:一方面,FDA(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)強化PMTA(煙草制品上市前申請)認證壁壘,要求所有電子煙產品必須通過嚴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審查,否則禁止銷售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5年9月,美國海關查驗力度提升300%,未獲認證產品扣押率高達95%,直接導致基克納美國訂單自5月起暴跌70%。
更嚴峻的是,監管風暴正席卷全球:
英國:2025年6月1日起全面禁止一次性電子煙銷售,覆蓋基克納旗下Geek Bar等主力產品線;
馬來西亞:8月起多個州實施電子煙禁令,關停數千家零售門店;
新加坡:將電子煙歸類為“毒品問題”,使用者面臨最高5000新元罰款、6個月監禁及鞭刑,外國人可能被驅逐出境。
這種“全球圍剿”態勢下,基克納的海外市場版圖迅速收縮。其代工的Geek Bar品牌在美國市場份額從2024年的32%驟降至2025年8月的不足10%,歐洲市場因一次性產品禁令損失超2億歐元訂單。
基克納的困境并非孤例。2025年中期財報顯示:
天長集團:電子煙業務收入2238.9萬港元,同比下滑52.5%;
小崧科技:上半年電子煙營收2620.68萬元,同比下降54.57%;
思摩爾國際:雖然未公布具體數據,但股價較2024年高點暴跌63%,市值蒸發超千億港元。
行業寒冬的根源在于需求端與供給端的雙重擠壓:
需求萎縮:全球電子煙用戶增速從2023年的25%驟降至2025年的3%,主要因監管收緊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下降;
供給過剩:過去三年行業產能擴張300%,但合規成本激增(PMTA認證單款產品費用超200萬美元)迫使中小企業低價拋售庫存,進一步壓低市場價格。
基克納雖擁有1863項專利、125個注冊商標,但其代工模式高度依賴海外品牌訂單。當客戶因監管風險削減產能時,基克納的珠海工廠(規劃月產能1億支)瞬間陷入產能過剩危機,設備閑置率高達80%。
面對行業劇變,基克納的應對策略凸顯出中國電子煙企業的轉型陣痛:
技術壁壘失效:其曾引以為傲的陶瓷霧化芯技術,因FDA將“加熱不燃燒”類產品納入嚴格監管,導致相關產品線訂單歸零;
品牌化受阻:盡管擁有GeekVape、Wenax等自有品牌,但海外渠道被國際煙草巨頭(如菲利普莫里斯、英美煙草)壟斷,新品牌市場滲透率不足2%;
合規成本飆升:為滿足歐盟TPD(煙草制品指令)、美國PMTA等標準,單款產品研發周期從6個月延長至2年,成本增加5倍。
珠海奇思智造的停產整頓,實為基克納的“斷臂求生”:
人員安置:對接外部企業為1200名員工提供轉崗機會,承諾停工期間發放基本工資;
產能調整:計劃將珠海工廠轉型為合規研發中心,重點突破醫用霧化技術(如哮喘治療設備);
市場轉移:加速布局東南亞、中東等監管寬松市場,但這些區域僅占其2024年營收的15%,短期內難以彌補歐美損失。
基克納的停產,為中國電子煙行業敲響警鐘:
政策敏感度決定生死:2021年FDA拒絕令曾導致295家企業破產,而基克納因提前布局醫用霧化領域(占2024年營收的23%)得以存活至今;
技術合規化是唯一出路:思摩爾國際通過研發“零尼古丁”霧化技術,成功繞過部分國家監管,2025年二季度營收逆勢增長12%;
供應鏈本地化刻不容緩:基克納在馬來西亞、印尼建設的海外工廠,因當地政策波動導致投資回報率從25%跌至-8%,凸顯“中國技術+本地生產”模式的脆弱性。
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,基克納的停產既是行業危機的縮影,也是轉型的契機。當全球監管框架逐漸清晰,電子煙行業正從“類煙草”的灰色地帶邁向“醫療健康”的合規賽道。基克納若能將1863項專利轉化為醫用霧化領域的核心競爭力,或許能在寒冬后迎來真正的春天。但在此之前,整個行業仍需面對一個殘酷現實: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絞殺下,這場寒冬可能比預期更漫長。
手機:18575997879
電話:18575997879
地址:深圳市寶安區沙井后亭第三工業區32號2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