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其減害作用電子煙成為備受老煙民追捧的“戒煙、替煙神器”。但與此同時,憑借年輕化的營銷策略、多樣的口味和時尚美觀的包裝,電子煙在青少年群體中逐漸風靡。因此,近幾年來電子煙一直在熱度和爭議中前行。
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《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》指出,中國煙民數量超過3億,人群吸煙率仍維持在較高水平。如此龐大的煙民數量,一定程度上也給電子煙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一、電子煙熱度與爭議并存
據新浪輿情通統計顯示,去年6月以來,電子煙在全網范圍內引發的輿論水花較大,相關話題成為公眾熱議焦點。
今年3月至5月,電子煙的網絡傳播聲量高達71.34萬條,行業監管、市場零售規模、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等話題引發大規模關注與討論。值得注意的是,時間段內“電子煙”全網相關信息中的敏感信息占比也不斷升高,行業熱度與爭議并存。
觀察時間段內“電子煙”的網絡傳播熱詞,“未成年人”“小學生”“青少年”的提及頻次較高,電子煙對年輕一代的影響逐漸引起網民警惕;“治理”和“監管”話題也是貫穿電子煙行業發展的熱門議題。
另外,2020年6月至8月,電子煙商家瘋狂擴張“實體店”、搶占線下“銷售”賽道的發展模式,引起了行業內外的深度探討。
二、青少年“上癮”問題暴露
2013年至2020年間,電子煙行業市場規模急劇擴張,尤其2015年至2017年是行業市場規模高速增長階段。2018年至2020年行業市場規模整體呈上漲態勢,但受行業監管態度趨嚴等因素的影響,增速明顯放緩。
電子煙這個新興消費者市場已然展現出了極強的活躍度,“狂奔”過后留下的問題也開始顯現。
電子煙對成年傳統煙民來說,有其一定的替煙、輔助戒煙、減害價值,但現實環境中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電子煙而成為了新煙民,這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。《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》認為,使用電子煙可能更能致人抽上卷煙,這一現象在青少年中尤為明顯。
近三個月,“未成年人+電子煙”在全網引發的輿論聲量高達20.95萬,其中敏感信息占比15.89%,“有害”“女性健康”“致癌”“健康”等關鍵詞在敏感信息中的出現頻次較高,電子煙給未成年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引起社會警惕。
電子煙可以讓老煙民找到傳統香煙的替代品,但它還有可能讓青少年產生煙草成癮的“入門效應”。
我們就電子煙消費行為的驅動因素做出統計分析,消費者(潛在消費者)選擇電子煙時的主要關注點集中在戒煙、環保和口味三方面。諸如幫助戒煙、能緩解對尼古丁的依賴、不產生二手煙、口味眾多等原因,或是吸引人們使用電子煙產品的重要原因。
部分電子煙品牌以“口味”“加味”“潮酷”作為營銷賣點,使很多青少年低估了電子煙的危害,極易在使用電子煙的過程中產生尼古丁依賴。
當前,如何為青少年驅散電子煙“迷霧”,已經成為擺在電子煙行業參與者和社會公眾面前的一個重要議題。關于這一點,電子煙公眾號在今天第4條推文中進行了探討,歡迎前往閱讀。
三、監管動作持續加碼
過去幾年,公眾對電子煙行業關注最多、討論最頻繁的話題莫過于監管問題,而監管方向也始終是懸在電子煙頭上的“達摩克里斯之劍”。
2018年8月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、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了《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》,敦促電子煙企業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。
2019年11月,國家煙草專賣局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下發《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》,再次強調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。
2021年3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煙草專賣局起草的《關于修改〈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〉的決定(征求意見稿)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,提出“增強電子煙監管效能”“將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”等內容。
近期,媒體層面更是接連發聲:強化控煙(包括電子煙)勢在必行。
統計顯示,央級新聞媒體共發布2293條“電子煙監管”相關報道,省級新聞媒體先后發布了3132條“電子煙監管”信息。
如廣州日報發文稱,要為青少年驅散電子煙的迷霧,一是強監管,對電子煙立法、出臺相關標準勢在必行。二是重示范,影視和網絡環境塑造的青少年偶像,應該遠離電子煙,家庭和學校更不應該成為煙霧繚繞之地。
在監管態度趨嚴和主流輿論“強化控煙”的影響下,電子煙無法通過線上進行售賣,營銷宣傳也趨于謹慎,百億市場規模之下,電子煙行業或將迎來“陣痛”。而未來,電子煙行業有望朝著規范化、標準化方向砥礪前行。
更多關于電子煙相關信息敬請關注電子煙廠家:http://www.bjcdf.cn/
手機:18575997879
電話:18575997879
地址:深圳市寶安區沙井后亭第三工業區32號2樓